首頁

學!傲鶄聚焦”深入推進人才評價制度體系改革,以制度建設確保主題教育成果常態長效

  學校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部署要求,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以深入推進人才評價制度體系改革為切入點,動真碰硬著力解決教職員工的急難愁盼問題,以“系統理念”的工作指導方針,聚焦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分類分層、質量導向、兼顧公平、聘后管理的“六個聚焦”人才評價制度體系改革,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修訂了《大連工業大學高質量建設發展貢獻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大連工業大學職稱評審管理辦法(試行)》和《大連工業大學專業技術崗位分級聘任實施辦法(試行)》,形成了以與人才培養質量相貫通、與一流學科建設相貫通、與成果質量價值相貫通的“三個貫通”的人才評價制度體系,以制度建設推動主題教育成果常態長效。
  一是聚焦師德師風,突出第一標準。將師德考核結果運用于教師培養管理全過程,作為職稱評審和崗位分級聘任的重要依據,做到“逢推必審”“逢評必審”,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相結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對存在師德失范、學術不端行為的申報人員,實行“一票否決制”。建立評審專家評價信譽制度,對違紀違規人員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二是聚焦教育教學,突出本職本位。按照學科、教學、科研、創新創業四個維度,分類細化評聘、獎勵標準。嚴格教學工作量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評價,同時以學生評教、教學督導評價和教學團隊評價作為重要參考。對教師系列職稱申報人員開展為期一年的課堂教學質量追蹤評價,對實驗人員開展實驗室評比和服務保障滿意度評價。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引導教師堅持“四個相統一”、當好“四個引路人”。
  三是聚焦分類分層,突出個性多元。以崗位需求為基礎,結合學科實際和業務側重,將教師分為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型、科研為主型、科技成果轉化型等不同類型,單獨制定思政課教師職稱評審條件,健全分類評價標準。通過破格、綠色通道等方式,對取得重大科研突破、顯著教學成果以及引進的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制定較為靈活的評價標準,暢通人才晉升通道。
  四是聚焦質量導向,突出成果價值。鼓勵教師開展“從0到1”的重大基礎研究和“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破除“五唯”傾向,改變過去“數”業績數量而忽視成果本身的創新水平、科學價值以及教師的實際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的問題。深化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將多種形式成果納入職稱評審范疇,改變“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評價模式,引導教師產出多元化的高水平成果,推動教師堅守學術初心、優化學術生態。
  五是聚焦兼顧公平,突出按勞激勵。以能力、實績、貢獻為基本導向,實現老中青各年齡層人員同臺競爭、同等待遇。鑒于2010年首次崗位分級時采取的任職年限與業績數量要求掛鉤的政策,已完成其過渡期作用,為公平激勵各年齡層人員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不再按年齡設定不同的業績數量要求,營造適應新階段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成長環境。
  六是聚焦聘后管理,突出考核評價。對獲聘教師實行聘期管理,明確崗位職責、目標任務,不斷完善中期履職報告制度、聘期考核制度等,加強對獲聘教師履行協議、承擔任務、發揮作用等方面的考核。根據本輪職稱評審和崗位分級聘任辦法修訂的總體思路,進一步制定差異化的專業技術崗位聘期任務,給予教師充分的自主權,以考核評價和精準獎勵推動形成出干勁、出業績、出人才的良好局面。
  深入推進人才評價制度體系改革是學校緊密結合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目標任務,以制度建設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重要舉措。學校將鞏固好引得來、立得穩、留得住、長得好、飛得高的人才生態,下大氣力培引一批主要學科領域的“領跑者”,新興交叉領域的“開拓者”,基礎科學前沿領域的“奮斗者”,形成群賢畢至、班行秀出、持續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新優勢,切實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高質量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技創新的實效。
  
文字/張珂嘉
編輯/張珂嘉
審核/張珂嘉、唐曉宇、牟光慶

來源: 人事處(黨委教師工作部) 添加時間: 2023-06-20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老地方在线观看免费资源_超能太监下载_国内精品自线在拍大学生